廢氣治理回顧2018年電除塵行業發展和2019年發展展望:
光陰似箭,歲末年初,為了及時反映環保產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動態,預測新一年的發展趨勢,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18環保產業發展評述和2019年展望》,供環保企事業單位、專家和管理者參考。綜述了2018年度我國電除塵行業的發展,評述了電除塵行業主要政策及2019發展展望。
一、2018年電除塵行業評述
1、2018年電除塵行業主要政策:
我國第一部專門體現“綠色稅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單行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環保稅征收后,將增強執法剛性,倒逼和激勵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其中,大氣污染物稅額為每污染當量1.2元~12元,京津冀普遍確定了較高的具體適用稅額。
2018年1月15日,環境保護部印發《關于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公告2018年第9號),執行地區為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行政區域,文件要求:對于新建項目,自2018年3月1日起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對于現有企業,火電、鋼鐵、石化、化工、有色(不含氧化鋁)、水泥行業現有企業以及在用鍋爐,自2018年10月1日起,執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特別排放限值;煉焦化學工業現有企業,自2019年10月1日起,執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特別排放限值。地方有更嚴格排放控制要求的,按地方要求執行。
2018年7月3日,國務院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重點區域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經過3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細微顆粒物(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自2016年1月起,已有上海、天津、河北、浙江等多個省市和地區要求燃煤鍋爐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石膏雨及有色煙羽。其中4省市或地區要求必須實施煙氣冷凝,3省市或地區要求必須實施煙氣加熱,2省市提出了視覺要求,但是,多個省市或地區的標準、政策無具體指標。相比之下,國外并無“脫白”要求,但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對燃煤電廠SO3提出了排放限值要求。我國上海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31/933-2015)、北京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DB11/501-2017)中提出的SO3排放限值為5mg/m3。
此外,還有多項旨在引導、規范燃煤電廠電除塵技術發展的相關標準、政策出臺,如生態環境部印發的《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煙氣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 2053-2018)等。
2018年電除塵行業發展:
(1)電除塵依然是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的絕對主流除塵設備
近年來電除塵的技術創新,在煤電行業超低排放工作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有效地保障了機組長期穩定運行、持續超低排放運行。燃煤電廠電除塵器應用比例從1990年的30%發展到2000年的80%,2005年~2010年間占比維持在95%,隨后袋式、電袋復合除塵技術興起,占比有所下降。據中電聯統計,截至2017年12月,電除塵在電力行業除塵市場占有率約為66.4%,電除塵器依然是燃煤電廠的主流除塵設備,低低溫電除塵技術幾乎成為國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的“標配”。
電除塵行業集中度較高,13家電除塵主要骨干企業2005年至2017年的工業總產值及環保銷售收入占行業總產值的60%以上,絕大部分電除塵產品銷往燃煤電廠。2014年超低排放市場啟動后,銷售收入持續增長,2016年達到頂峰,2017年起出現下降。
(2)燃煤電廠新建機組容量有限,超低排放改造已近尾聲
2016年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要求2020年控制煤電機組在11億千瓦以內。根據中電聯數據,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煤電裝機容量9.8億千瓦,理論上到2020年還可建造煤電1.2億千瓦,但由于煤電規模管控,部分已申報項目也遭到緩建甚至停建,因此2018~2020年留給煤電的增長空間將十分有限。超低排放改造方面,根據生態環境部數據: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國累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7.0億千瓦,占全國煤電總裝機容量的71%,超低排放改造的市場空間所剩不多,改造工作已近尾聲。
(3)非電行業大氣污染治理升級改造已成趨勢,市場空間較大
火電行業的大氣污染治理已進入凜冬,工業大氣污染防治的重點陣地已漸漸向非電行業擴展。國家正在推動冶金、建材、燃煤工業鍋爐等行業實施污染治理升級改造,2018年非電行業煙氣治理市場空間有所增長。
(4)“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仍有市場空間
我國從事電除塵器生產的企業有200多家,一批骨干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工程能力可與全球知名廠商相媲美,生產、使用電除塵器數量均居全球首位,在該領域的科技排名也位居世界前列。電除塵行業已經成為我國環保產業中最具競爭力的一個行業。電除塵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仍有市場空間,2018年行業企業曾在印度中標單個合同額最大(逾2億元)的電除塵項目。此外,隨著東南亞國家對于燃煤機組和其他生物質鍋爐排放要求趨于嚴格,這些地區的電除塵器市場也將逐步興旺。
3、行業面臨的共性問題、急需解決的困難及解決措施
(1) 煤電行業超低排放工作已經趨于尾聲,市場增量不足以支撐行業快速發展的需求,行業發展重點將轉向非電行業。隨著非電超低排放工作的啟動,在鋼鐵行業,電除塵技術主要應用在燒結機機頭除塵、轉爐干法一次除塵、球團回轉窯主除塵和鼓干除塵、脫硫后濕法電除塵、轉爐煤氣濕法電除塵,其它污染環節應用電除塵技術的比例逐漸下降。近年來在水泥行業電除塵市場占有率也呈現下降趨勢。盡管非電行業超低排放為電除塵行業帶來了一定的發展機遇,但電除塵技術如何滿足非電行業的標準、規范的要求,如何適應非電行業超低排放的需求等問題,這對電除塵行業提出了較大的挑戰。
(2) 鋼材大幅漲價影響電除塵行業生存發展。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鋼材價格漲幅超過100%,這對以鋼材為主要原材料(約占90%左右)且供貨周期較長的電除塵行業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使原本就處于微利的電除塵產品不僅無利可圖,甚至出現合同越多虧損額越大的嚴重后果,極大的影響了行業的生存發展。
(3) 市場低價競爭、缺乏規范,行業的利潤偏低,盈利能力不足。盡管市場越來越往品牌、資質、業績、信譽、服務好的企業傾斜,但惡性競爭、低于成本價競標等現象依然存在,使得行業利潤率不高。部分廠家低價中標后選用的設備質量和技術性能較差,運行不穩定,給使用電除塵的用戶帶來不好的印象,使得部分用戶片面地質疑電除塵技術的應用效果,制約了行業發展。
(4) 電除塵企業在海外開拓過程中,受眾多因素的影響,抵御風險的能力、贏利能力偏弱。
(5) 解決措施: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電除塵委員會將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加大電除塵技術在非電行業的宣傳力度,為電除塵技術廠家和非電廠家建立溝通橋梁,推廣國內外電除塵技術的成功應用案例,鼓勵電除塵廠家加快技術創新步伐,通過技術進步占領市場;
針對鋼材價格對行業帶來的影響,一是通過行業交流,統一主要骨干企業的思想,積極向國家相關部門進行呼吁,爭取政策支持;二是提倡電除塵企業與用戶簽署價格調整合同條款,建立隨著原材料價格劇烈變動而進行合理調價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促進電除塵行業平穩發展。
低價競爭問題有望隨著《政府采購貨物和服務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招標投標法》及《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等文件的出臺而得到有效緩解,但仍需國家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規范市場招標的工作力度,引導用戶注重技術水平及實際污染治理效果,實現市場良性競爭。
電除塵委員會將進一步整合行業管理資源,為會員在經營風險管控方面提供合理建議。
4、2018年電除塵關鍵技術
低低溫電除塵和濕式電除塵技術取得進一步提升。在穩定實現超低排放的同時,可協同治理多種污染物,在業內得到廣泛認可。2018年,在研的電除塵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有“高灰煤超低排放技術與裝備集成及應用”、“燃煤電廠新型高效除塵技術及工程示范”等,進一步對電除塵技術開展深度研究。
水泥窯煙氣塵硝一體化治理技術已被推廣應用。其中,電除塵關鍵技術——高溫靜電除塵技術受到關注。該技術針對鋼鐵行業燒結機頭煙氣除塵,開發了低能耗、主動型清灰技術,有效解決了絕緣子內壁的清灰難題,噴吹氣體流速高,覆蓋面積可達200%以上,可以實現間歇脈沖清灰。同時,燒結機頭電除塵協同脫除二噁英技術取得成功,并有良好的應用業績。優化升級新型轉爐煤氣干法電除塵深度凈化與煙塵原位回用集成技術,在切換站放散一側增加金屬濾筒過濾技術,使粉塵排放長期穩定在10 mg/m3以下。
脈沖電源技術取得了突破,得到了較廣泛的應用,脈沖高壓電源技術向具有更高脈沖峰值功率、更陡脈沖前沿的微秒級和納秒級窄脈沖方向發展。
二、2019年電除塵行業發展展望:
1、政策方面
在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強調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堅守陣地、鞏固成果,聚焦做好打贏藍天保衛戰等工作。要增強服務意識,幫助企業制定環境治理解決方案。會議再次強調了打贏藍天保衛戰,說明大氣治理仍是2019年環保的重點工作,非電煙氣治理改造需求預期持續升溫,各地陸續出臺非電行業超低排放地方標準,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同時資金面逐漸放寬,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將得到較大改善。隨著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環境執法監督機制等的完善,這將助推大氣環保市場的景氣度提升,利好電除塵行業發展。
2、市場方面:
隨著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的基本完成,新上機組也非常有限,煤電行業的超低排放治理呈回落趨勢。但由于前期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有一批最低價中標項目的質量無法保障,預計未來幾年將有一批超低排放二次改造項目機遇;同時火電廠除塵第三方治理的市場將逐步擴大。
2019年非電領域煙氣治理市場將進一步增長。隨著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石化等非電行業的煙氣治理超低排放改造持續推進,為電除塵行業帶來了一定的發展機遇。
海外市場仍然是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建設為主軸,承接大型基建項目的分包任務,仍然是環保企業輸出環保設備的主要渠道;隨著國際環保法規的趨嚴,2019年除了東南亞生物質鍋爐除塵市場外,印尼、印度、越南的燃煤電站電除塵器、脫硫脫硝系統的改造和新建將是市場的熱點,本土化生產、技術合作、技術轉讓等合作方式或將成為海外市場的新發展方向。
3、技術方面:
2019年,電除塵技術將繼續向超低排放、節能降耗、協同控制、智能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1) 將從“通用技術”向“難、特”、“協同”技術轉型,主要包括高灰煤超低排放技術,SO3、PM2.5、氣溶膠、汞等多種污染物協同脫除技術等;從“粗放”向“效能”轉型,主要包括節能技術改造、優化運行、降耗技術等;從傳統行業向相關行業延伸,主要包括非電行業、生物質發電行業、工業煙塵處理等。
(2) 我國煤質參差不齊,現投運的超低排放機組多燃用優質煤,但國內仍有較多燃用劣質煤的電廠;與此同時,大部分煤電機組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許多機組在低負荷下持續運行,因此開展電除塵在多煤種、寬負荷、變工況下實現超低排放的技術研究及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3) 在役電除塵設施,大都能夠通過改造達到粉塵排放標準≤20mg/Nm,甚至更低,新建電除塵更沒有問題。但現有部分項目為了盡快達到超低排放,對設備優化和運行費用考慮較少。因此,需進一步挖掘電除塵器潛力,開發超低粉塵排放的技術、低負荷下的降耗技術、節水型的濕式電除塵技術。
(4) 新型供電電源與電除塵技術實現優化配合,以實現節能減排目標。隨著等離子體電源技術取得突破,將有利于電除塵脫硫脫硝一體化技術的發展。